拍品信息
備注
1555~1636 水墨綾本 手卷 題識:米海岳露筋碑文筆法絕似《蘭亭》,生平合作書也。其昌。
鈐?。褐普a日講官、董其昌印、玄賞齋
鑒藏?。汉x贊印、石查墨緣
題簽:董思翁臨海岳露筋祠碑真跡。精品。庚寅冬日,石老仙題。鈐?。菏? 釋文:(行書,米芾《露筋之碑》,文略)。
說明:鑒藏者為胡義贊(1831-1902),字叔襄,號石槎、石查,晚號煙視翁,河南光山人,官海寧知州。長金石考證之學,所藏泉幣皆希品,考證精確,與鮑臆園抗衡。行楷、山水皆學董其昌,清潤淹雅,不僅貌似,題識亦佳。刻印宗秦漢,收藏書畫金石甚富。
董其昌,字玄宰,號香光、香光居士,華亭(今上海)人。萬歷十七年進士。官至南京禮部尚書,詔加太子太保。才華俊逸,少負盛名。工詩文,善書畫,精鑒賞。書法超越諸家,以行楷稱絕一代,與邢侗、米萬鐘、張瑞圖并稱“邢、張、米、董”明末四大家,“華亭畫派”代表人物 。其書法自成一家,對明末清初書風影響很大。山水師董、巨,以黃、倪為宗,以禪論畫,有“畫分南北宗”之說,著有《畫禪室隨筆》等。
此件董其昌行草卷為其臨摹北宋米芾《露筋之碑》。是碑為米氏于宋紹圣元年東歸,經(jīng)過露筋祠下,為贊頌婦女忠貞自守的節(jié)操而濡墨染翰所書,并刻石勒銘。米氏碑文打破常規(guī),以行草書寫就,這在莊嚴肅穆祠廟碑文中極為少見。
董其昌書法受米老沾溉與影響極深,其在書法上標舉以晉人為宗,而其所處時代晉唐墨跡甚尠,宋人書跡存世較多。董氏認為“米元章書,沉著痛快,直奪晉人之神”,并將米老書法評為“宋朝第一”。在此作的題款中,董氏亦言米老筆法絕似東晉王羲之《蘭亭》,故其極為推重米書,并引以為楷模,心摹手追??梢哉f,董氏之書法是借徑米老,進而上溯晉唐。
此外,董氏此書雖為臨作,但已摻合己意。用筆自然從容,連貫多姿,提按靈妙。用墨枯潤和諧,簡淡生秀。點畫及結(jié)字剔除了米芾略微顛狂的習氣,而展現(xiàn)出虛和清雅,嫻靜空靈的面貌,頗有有士大夫謙恭禮讓之態(tài)。此卷全長2.6米,綾織細膩,又經(jīng)由晚清收藏家、書畫家、金石家胡義贊(1831~1902)舊藏,保存尚佳,尤可寶藏。 25.8×261.3cm?約6.1平尺
鈐?。褐普a日講官、董其昌印、玄賞齋
鑒藏?。汉x贊印、石查墨緣
題簽:董思翁臨海岳露筋祠碑真跡。精品。庚寅冬日,石老仙題。鈐?。菏? 釋文:(行書,米芾《露筋之碑》,文略)。
說明:鑒藏者為胡義贊(1831-1902),字叔襄,號石槎、石查,晚號煙視翁,河南光山人,官海寧知州。長金石考證之學,所藏泉幣皆希品,考證精確,與鮑臆園抗衡。行楷、山水皆學董其昌,清潤淹雅,不僅貌似,題識亦佳。刻印宗秦漢,收藏書畫金石甚富。
董其昌,字玄宰,號香光、香光居士,華亭(今上海)人。萬歷十七年進士。官至南京禮部尚書,詔加太子太保。才華俊逸,少負盛名。工詩文,善書畫,精鑒賞。書法超越諸家,以行楷稱絕一代,與邢侗、米萬鐘、張瑞圖并稱“邢、張、米、董”明末四大家,“華亭畫派”代表人物 。其書法自成一家,對明末清初書風影響很大。山水師董、巨,以黃、倪為宗,以禪論畫,有“畫分南北宗”之說,著有《畫禪室隨筆》等。
此件董其昌行草卷為其臨摹北宋米芾《露筋之碑》。是碑為米氏于宋紹圣元年東歸,經(jīng)過露筋祠下,為贊頌婦女忠貞自守的節(jié)操而濡墨染翰所書,并刻石勒銘。米氏碑文打破常規(guī),以行草書寫就,這在莊嚴肅穆祠廟碑文中極為少見。
董其昌書法受米老沾溉與影響極深,其在書法上標舉以晉人為宗,而其所處時代晉唐墨跡甚尠,宋人書跡存世較多。董氏認為“米元章書,沉著痛快,直奪晉人之神”,并將米老書法評為“宋朝第一”。在此作的題款中,董氏亦言米老筆法絕似東晉王羲之《蘭亭》,故其極為推重米書,并引以為楷模,心摹手追??梢哉f,董氏之書法是借徑米老,進而上溯晉唐。
此外,董氏此書雖為臨作,但已摻合己意。用筆自然從容,連貫多姿,提按靈妙。用墨枯潤和諧,簡淡生秀。點畫及結(jié)字剔除了米芾略微顛狂的習氣,而展現(xiàn)出虛和清雅,嫻靜空靈的面貌,頗有有士大夫謙恭禮讓之態(tài)。此卷全長2.6米,綾織細膩,又經(jīng)由晚清收藏家、書畫家、金石家胡義贊(1831~1902)舊藏,保存尚佳,尤可寶藏。 25.8×261.3cm?約6.1平尺